跳到主要内容

1 篇博文 含有标签「性格」

查看所有标签

· 阅读需 40 分钟

很久以前就知道这个测试,但一直都没重视。

最近因缘际会之下,认真研究了一番,确有所获,故记之。

本文将分上、中、下,共记录自己对 MBTI 官网 60 道题的思考与复盘,以期明确自己的性格与未来规划。

什么是 MBTI

在微信搜索 MBTI 可以发现有大量相关的文章:

picture 2

在 MBTI 官网可以找到这个理论的一些定义: Our Framework | 16Personalities

想要获得大概认识的话,可以看 B 站这个,讲的生动有趣: 全网最详细 MBTI 解析!|满满干货!|迷茫必看!_哔哩哔哩_bilibili

想知道影视人物表现出的十六种性格类型,可以看: 通过影视人物表现的 16 种性格类型_哔哩哔哩_bilibili

简单来说:

picture 5

为方便理解,我们姑且称这四类人格属性记为:能量(EI)、感知(SN)、决策(TF)、行动(JP)

能量(E/I)

很多人会把 MBTI 的 EI 题用来判断自己是否外向,再进一步退化,叫是否“social”,其实我觉得不是这样的。

我们看上面那个英文解释,叫“Direction of energy and attention focus”,这个解释听起来很高大上,甚至让我联想到了火影忍者里的查克拉:

picture 4

具体来讲,就是注意力集中在何处(内心还是世界),从哪里(内心还是世界)获得动力(能量的流向)。

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我是坚定的更关注内心的一派,我心即宇宙,我的社交也是为了更好地构筑我的内心,所以我现在其实是 I,以后也会是 I,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未来会减少社交(尽管有这个可能,也可能相反)。

阅读/学习 --> 社交/交流 --> 实践 --> 阅读/学习,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闭环的过程。

感知(S/N)

其实这个我不是特别懂~

决策(T/F)

基于逻辑(T)还是感觉(F)。

行动(J/P)

基于计划(J)还是冲动(P)。

我的 MBTI 分析

根据 MBTI 官网的规则,每道题的选项空间有七个,我们标记如下:

  • 3:极其同意
  • 2:比较同意
  • 1:相对同意
  • 0:中立
  • -1:相对不同意
  • -2:比较不同意
  • -3:极其不同意

picture 9

考虑到我个人的独特成长经历,以下每道题,我将给出我的分析过程,并且分别给出我现在(特指目前工作期间)、我期望(特指终极人生目标)等两种不同状态的答案。

1. You regularly make new friends

我是否经常结交新朋友?

EI 题。是的。

通常情况下,人都喜欢交朋友,比如交越来越多的朋友与质量越来越高的朋友。不过这也并非人人如此。

最简单的,我注意到大学毕业时,不同学生的微信好友数目天差地别,有的只有两三百个,甚至更少;而有的则有两三千个,甚至更多。我应该属于中间水平。

从经验上看,大部分年轻人交友少的最大原因,可能是沉迷自己的兴趣或者缺乏自信,他们在认识新朋友时会更容易紧张与不安。也就是说,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结果。

而一些有名望的人则是另一种局面,他们更多地可能会选择主动避免与回避某些社交,比如冯唐,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潜在的朋友不能带给自己更多的价值。

我觉得我大学时期看起来还是比较 E(Extravert)的,因为那时候我在班级里公开募资炒股、参加了一个社团、创办了一个社团、经常要打需要上台展示的商赛、经常参加某些商业或学术会议等。

但怎么说呢,其实我知道我的骨子里是 I(Introvert)的,因为如果非无必要,我更倾向于独处,比如就像现在这般,好好地码会字,这让我感到很安详。

我在社交平台上的话绝对属于不算少的那类,但更多的情况下,(我觉得)那是因为我 FP 的性格底色让我想要发表更多,而非想要获得更多。

所以我之前应该是比较喜欢交朋友,现在也是比较喜欢,最后我希望自己是较为喜欢(从 2 降到 1)。

ANS: 2, 1

2. You spend a lot of your free time exploring various random topics that pique your interest

我是否花很多时间在一些引起兴趣的随机话题上?

picture 8

感觉是 TF 题。是的,比如小花梅、上海疫情等。

很显然,目前应该是的,毕竟上海疫情一个月以来,由于其前所未有的三观崩裂,我几乎是上海瓜田里乱窜的猹钻来钻去,已经花费了很长的时间。

但怎么说呢,这个东西,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其实本质问题就是是否有足够的好奇心,代价就是容易影响到自己既有的计划。

我应该一直都是比较容易花时间研究感兴趣的事情的人(并不惜改变牺牲一些既定需要完成的任务,以至于……我最后毕业后竟然跨行工作了……)。

未来我可能还会继续关注投资、潮流等领域,因此对于这道题,应该来说,不可能完全选不同意,比较合理的答案是曾经比较同意,未来相对不同意(毕竟那时候三观较为稳定了,不太需要一直关注外界的新东西)。

ANS: 2, -1

3. Seeing other people cry can easily make you feel like you want to cry too

我是否看见别人哭时也容易哭?

https://www.pinterest.com/pin/10344274142071053/

TF 题。是的。

我真心觉得我泪点还是比较低的,比如看红楼梦、人世间等, 真能把我哭个半死,抑郁好长时间。

以前是见不得女孩哭,后来慢慢地,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更见不得男人哭。

不过我不觉得这是个什么丢人的事,同理心,人皆有之,而且我的职业也不需要我过多的压抑自己的情绪。

我并不想变得过于冷血,但我也希望未来自己情绪能更稳定一些、更客观一些(-1 到 1 之间),但具体想偏向哪边说实话我还真不能确定。

我未来到底还希不希望自己看到别人哭时自己也愿意稍微哭一点呢?

或许可以从佛学中得到点启示,平和心吧,所以未来希望是 0,不悲也不喜。

但考虑到尽量不要选中性答案,既然生而为人,还是选相对同意吧。

ANS: 2, 1

4. You often make a backup plan for a backup plan

我经常为 B 计划准备 C 计划吗?

picture 6

JP 题。否。

hmm,这道题,我应该是坚定地选否了,我甚至一般都没有 B 计划,只有 A 计划。

我向来不是很喜欢做策划、执行类工作,而且未来大概率也不会。

也向来是一个敢爱敢恨、敢拼敢做的人,经常在自己只有 59 分的时候去挑战 99 分的任务,最终可能只有 79 分。

有些时候赢了,有些时候输了。

坦白说,很多时候真没想过输了后会怎么做。

只有一条:无论输赢,我们的人生都将继续下去。

每每想到这,我也就没有什么好怕的,只要想,便往前冲就是。

所以,目前是-3,未来有孩子之类的话,大概率是-1。

ANS: -3, -1

5. You usually stay calm, even under a lot of pressure

我经常在高压状态之下也能保持冷静?

picture 7

TF 题。是的。

接上题,我觉得很多情况下,之所以有勇气去承接一些新的项目、面对一些新的风暴、挑战一些新的极限,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确实经常能够保持冷静,我也有段时间刻意去控制、训练自己的这种特质。

在高压状态下,比如临考前、项目攻关之时,我会刻意地去冲澡、冥想、听舒缓或激动的音乐,压力极大的情况下也可能考虑抽两根烟,保持头脑的镇定,审视自己能调用的所有资源,仔细去思考问题的可行方案。

这些一次又一次的艰难考验,磨练了我的意志力,并不断内化为心中的平稳与自信,最终外化为情绪的稳定与镇静,进一步增大我做成一件事的概率。

正如马斯克所言,比起悲观,他更倾向于乐观。

我也如此,在此基础之上,比起慌乱,我更倾向于冷静。

不过其实,我也曾经有过巨大的怀疑过,大学里有一次因为一件很小的社团矛盾,顿感过人生的不值得,当时我在宿舍楼的楼顶,说实话真有一股向下的冲动,还好当时有着封锁起来的玻璃门,现在想来也是十分地幼稚的。尽管这么说并不够负责,我们不能把现在的心态去作用在当时上面。

人的内心是逐渐成长的,但未来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大,它就像一追一赶的关系,你真地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会有完全撑不住的时候,maybe 买房还贷资金锻炼的时候?or maybe 亲人……

May peace with us all.

ANS: 3, 3

6. At social events, you rarely try to introduce yourself to new people and mostly talk to the ones you already know

在社交场合,我是否经常与熟人交谈,而非向陌生人介绍自己?

EI 题。是的。

如非职业需要,我想大多数人应该都倾向于与熟人交流,而非与陌生人吧~

但这不代表这问题就不重要,毕竟 MBTI 可辅助作为职业性格测试。

也许真地有天生就喜欢认识新人的人存在?

遗憾的是,我不属于这类;幸运的是,我的职业同样不需要我主动地去认识更多的人。

所以在这点上我不拧巴,也不需要拧巴。

但其实在这点上我做的应该还好,我也曾试过在社交场合主动地去认识我感兴趣的人,最后的效果其实还不错。大部分当时就得到了回应,后续还成为了不错的朋友。

在社交场合,适当地主动认识自己感兴趣的人,应该是我的主基调,因此我选较为认同。

ANS: 1, 1

7. You prefer to completely finish one project before starting another

我更倾向于在完成一个项目之后再开启另一个?

JP 题。是的。

我记得我在大学的某个大课堂上,对着学弟学妹们公开说我是一个比较喜欢多线程的人,比如同时聊天同时忙着学习等。

但事实上,我后来意识到,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反思我若能同时进行某些东西,它们一般是比较平凡的、不需要太多脑力的。

但这其实已经与我这几年的真实工作场景有所区别,目前我的很多项目压力还是较大的、有不可预期的失败风险,因此需要我全身心的投入,比如考研和一些商业开发项目。

而经过这些项目的历练,我意识到,我其实并不擅长同时进行多个项目。具体地说,我其实并不适合项目管理那种职业角色,我现在很喜欢目前的开发工作,那种全程从 0 到 1、完全掌握自己的进度,最终把东西完美结项的感觉是我非常享受的。

因此,这道题,我目前是很同意的,因为比起多条线同时操作导致的意外风险,我更希望能一个个来,这样会更有信心一些,all-in 的感觉说实话真地很不错。

之前看马斯克说他在最艰难的时候面临两家公司的取舍问题,最终他坚持了两个一起搞并且都成功了。

我不确定我是否也会面临那样的抉择,但大概率是会的;我也不确定最终是否也能那么顺利,也许也是会的。

但我内心还是希望,能一个个来的。

ANS: 2, 2

8. You are very sentimental

我是否多愁善感?

TF 题。是的。

我是一个典型的巨蟹座,多愁善感。(当然这也与我很多比较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

我自己虽然不信星座,但是巨蟹的多愁善感倒是逐渐刻进了我的基因,并且接受了这种设定。

根据星座合理性在哪里? - 知乎,整理星座有效性的背后理论如下:

  1. 巴纳姆效应:人倾向于相信一个笼统的、抽象的人格描述,并认为适合自己
  2. 证实性偏见:人倾向于寻找支持预设观点的证据,并忽略相反证据
  3. 罗森塔尔效应:心理暗示让人按照暗示的方向去实现自己

我的理解是星座就是个潘多拉魔盒,在你不了解之前,你觉得自己是多面性的、有无限发展潜能的。而当你接触之后,你首先会接受该星座的某些预设成见,并逐步相信,按照这个去发展自己,而同时,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并进一步巩固这个理论的科学性。

于是,这个理论,便持久地在这个世界上运转了,除非有猛烈的文章去抨击它,致使所有人都觉得这个理论的荒谬。然而,大家普遍又没有去推翻这个机制的动机,因为星座本身,是中性的、无害的,与其所有人都完全清醒地活着,不如多一个可以找乐子、并且确实有很多被证实的先例的理论,用以发展社交。

同时根据 MBTI,相信星座的可能更多的是 N 型人格,情侣或者朋友之间如果恰好都相信星座,可以多一条维系情感的纽带,属于同一磁场的人;当然基于星座再衍生出来的配对理论,情侣之间如果恰好处于不那么准的一对的话,据我的直觉与经验,他们也会选择无视。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相信星座的人把星座当做自己工具箱中的一个有利工具,他们会在这个工具合适的时候拿出来用,不合适的时候就放在那。

基于以上,我也不打算对我多愁善感的性格多有什么其他的想法,顺其自然即可。

ANS: 3, 2

9. You like to use organizing tools like schedules and lists

我喜欢使用计划表、列表等组织工具?

JP 题。是的。

很显然,是否有使用计划工具的偏好与习惯,是能体现一个人的自律性。而近几年烂大街推崇的自律,又是每个人都无法绕开的一个命题。

但很可惜的是,我们喜欢与拥有计划工具,却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贯彻执行。

从我自己出发,我在大学里的时候说实话,计划性不强,因为其实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做,立即要做,而非有一个长远的目标。

关于这点,有一位学长对我的分析特别到位,他说我更喜欢做那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例如比赛),而非那些不紧急但重要的事(例如考研)。

确实如此,我绝大多数比赛的结果都较为乐观,但在考研上确实付出了较为沉重的代价。这是值得反思的。

不过考研也确实锻炼了我的计划能力,我曾经给自己定制了极其充实的日程表,也确实严格执行了:

picture 10

在那之后,又经过了某些高强度项目的淬炼,对计划(尤其是 TODO)之类的管理更加重视,但随着数目的增长也确实越来越难以管理。

picture 11

但不管怎样,承认自己的脑子不如一些计划工具好用,我将尽量使用与坚持使用计划工具管理自己。

ANS: 3, 3

10. Even a small mistake can cause you to doubt your overall abilities and knowledge

我会因为一个小错误而自我怀疑自己的整体能力吗?

可能是 TP 题。不会。

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错在哪一层,以及错到哪一层。

这让我不禁想起机器学习的原理,即不断地从误差中完善自身,以减少最终的误差。

我们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对我们所学习的理论、人文知识有着充足的信心,不大可能轻易地动摇对我们自身能力系统的信任基础。

但容易崩溃的场景确实存在,并且很难避免。

我的看法是,保持开诚互、敏捷反应、终身学习!

ANS: -3, -3

11. You feel comfortable just walking up to someone you find interesting and striking up a conversation

我是自来熟吗?

EI 题。是的。

尽管大多数时候我其实并不够自信,同时也因为没有正式学习过一些社交礼仪、技巧相关的经历,所以其实类似自来熟的能力,我是不怎么具备的。

但我联想到我的过往,我确实会愿意去主动与我感兴趣的人交流,比如讲座过后去追问老师一些问题甚至所要联系方式,以及曾经当着女朋友面去问别的女孩微信以体现自己的社牛(这是后来反思做过的最傻逼的事情之一)。

因此,这道题还是偏同意为主。未来并不打算变得更加主动,也不打算变得相反,维持目前这个级别的社交意愿与能力即可。

ANS: 1, 1

12. You are not too interested in discussing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and analyses of creative works

我是否对开发性的、分析性的创意工作的交流不太感兴趣?

TF 题。否。

我还是比较喜欢开放性的话题的。

而且众所周知,一部电影(例如误杀)/一本书(例如红楼梦),留给大家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尾,会让人觉得很意味深长。

也许会有人更加喜欢确定的、被安排好的结局(大概真地存在吧!),但我一定是投开放票的(如果有的话)。

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需要具备全局统筹的能力,照顾安排各方的想法意见等,例如对于上海疫情到底是封城好还是放开好等,我是相对比较喜欢去研究这些问题。(参见: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之電車問題 (雙語字幕) - YouTube

但这也有一定的缺点,那就是讨论的越激烈越容易迷失,花费很多时间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得出一个实际可操作的解,例如我曾经和基友通宵讨论“灵魂伴侣是否存在”……

ANS: -2, -2

13. You are more inclined to follow your head than your heart

我更愿意听从我的理智而非内心?

TF 题。否。

这道题,其实……怎么说呢,应该说是一个经典的问题了,听从理智,亦或顺从内心。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我们得首先做个较为明确的定义,即什么是理智什么是内心。

我个人认为理智就是更关注外界的条件如何,而内心则更关注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

而当我们讨论到底是顺从理智还是顺从内心时,可能更多的是在考虑:面临客观的条件,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

很多电影都喜欢植入这样的理念:主人公在关键的时候,听从了自己的内心,经历了非凡的考验,最终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的。比如《毕业生》里男主的理智告诉自己和罗宾逊夫人是不可能的,但还是听从了内心,大胆地去尝试。

很有意思的是,当我们产生某些情愫时,好像心脏部分确实有更大的反应,我不是很懂心理学与生理学,但似乎这些反应确实导致了我们将“心”和“脑”分成两部分去独立看待,一部分叫感性,一部分叫理性。然而近几年“上头”或者“下头”的网络词又不胫而走,似乎开始模糊理智和内心之间的界线。

我的观点,我觉得强制把心和脑分开去讨论,可能是有点偷懒的。无论做什么决定,其实都是经过我们思考的。就拿表白来说,我不认为鼓起勇气表白属于顺心,反之顺脑;我可能更倾向于认为前者只是更有勇气、风险偏好较高,后者相反而已。

理智与内心可能并非对立的,更多的时候,它们两,我觉得,是综合的,即最终合起来进入大脑的决策,而非要么进入理智的门、要么进入内心的门,好像我们的身体中有两个决策机构一样。

比如 21 年我决定去骑行川藏线,那几乎就是一晚上做完的决定,其实从理智层面我知道会有很大的风险,我在尚未认识到足够多的风险之前,就直接光速上阵了,后续路上我重摔过两次,还在在羊湖的山顶差点冻死,因此比起理智与审慎,我确实更倾向于坚持内心想做的事,未来大概率也不会变。

我宁可后悔而不想留有遗憾。

未来我其实希望自己更理智一些,不过估计做不到,那就略微从-3 提到-2 吧。

ANS: -3, -2

14. You usually prefer just doing what you feel like at any given moment instead of planning a particular daily routine

比起循规蹈矩,我更喜欢基于当时的感觉做自己想做的事?

JP 题。是的。

循规蹈矩、按流程办事,很适合执行人员风格。

但我逐渐地意识到,按照既定计划做事而无视其他临时的冲动,当且仅当这个既定的计划是有效的、是我愿意去执行的,才行。

但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我们不得不去做一些我们当时不愿意去乖乖执行的事。

这些事中,有些我们后悔了,比如学生时代的眼保健操、正楷书法等,不重视、不愿意去好好地练,未来都吃到了不同程度的苦头。

无可否认的是,即使站在当下这个时间点,再去审视从前,以及现在,会发现很多情况下,我们还是公然地在自己的既定计划上“为非作歹”:不够自律,思想飘忽,并且绝大多数这些本可以用于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地方后,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少的增益。

很难说这些思想的自由流动,是否真正构建了灵魂的自由,我多多少少难以说服自己说:不要再乱想了,先把手头任务完成再说吧!

不过,我还是希望尽量吧。

ANS: 3, 2

15. You rarely worry about whether you make a good impression on people you meet

我很少担心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好不好?

EI 题。是的。

其实一般来说,我们但不担心给别人留下坏印象,主要取决于对方在自己心中重不重要(包括情感方面或者利益方面)。

不过抛开上者不谈,我也确实曾经因为某些事,了解到某些人对我的负面评价,自那之后,我深刻地明白这个世界想让所有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雷锋,好人至此,都被一群小人所记恨呢。

现在我就倾向于做好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当然,适当了解一下别人的看法,有助于自己的进一步提高。

ANS: 2, 2

16. You enjoy participating in group activities

我喜欢参与集体活动?

EI 题。否。

不是很喜欢,更加喜欢独立做些东西,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而非螺丝钉作用。

不过如果有很好的朋友在里面,倒是很乐意一起。

ANS: -2, -2

17. You like books and movies that make you come up with your own interpretation of the ending

我喜欢开放性结尾的书籍和电影?

TF 题。是。

接近第 12 题。

ANS: 2, 2

18. Your happiness comes more from helping others accomplish things than your own accomplishments

我的快乐更多地来自于帮助别人,而非来自于自己?

EI 题。否。

我其实一直都是一个挺乐意帮助别人的人。

在大学期间,真地抱着去改变一些东西的想法,去办社团、开展编程教学等。

当然,这中间,有没有掺杂一些表现欲,肯定还是有的。

但是后来,我发现,从客观角度来说,这样的时间、精力成本太高了,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走的很远。

但问题是,话虽这么说,这个“一群人”却往往不是那么牢固的,今天是这群人,明天就是那群人,这是很多问题的一些根源。

这个想法,非我一人。

我有一位学长,在我们社团也是出了名的乐于助人。很遗憾的是,后来他读研后告诉我,他已经不那么热衷于改变身边的人了(主要是硕士阶段的同学思维已经快成型,不热衷于听别人的想法与建议了)。

我从他语气中读出的那种失望,至今仍印象深刻。

我希望能更多地去帮助确实需要帮助、并且对彼此成长都有益的人(比如今年创了个行业交流群,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而非盲目地、非选择性地来者不拒。

但总体来说,我还是倾向于自己完成一些东西,这样更有成就感,这么想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羽翼确实不够丰满。

也许有朝一日,可以完全不需要在乎自己的目前水平,而致力于投身于从别人的成功那里获取快乐,尽管不知道这种转变有没有足够的必要。

ANS: -1, -1

19. You are interested in so many things that you find it difficult to choose what to try next

我的兴趣实在过于广泛以至于经常在选择上犯难?

TF 题。绝对是的!

这题我有绝对的发言权,毕竟我是那么深入地同时研究金融与计算机过,从我大二开始,我就在要不要投入到计算机行业这个问题上十分纠结。

大三在投行实习时,我老板跟我聊我的未来规划的问题,她直截了当地说总有一天我是要必须做出选择的:金融亦或计算机,而非两个同时学。

也许是命中注定,后来,可能是因为我过于明确地表达我有考研的意愿,我最终在华兴投行的 hr 面试中被拒绝。

再之后,我领导开发了很多初中期公司的商业项目,深知自己非全身心投入到某个具体领域中去炮炼成长不可,因此便再也不考虑金融行业的择业方向了。

我相信,金融与计算机的择业问题,仅仅还是我人生生涯中的第一个较大的选择问题。以我的性格,未来还将继续饱受折磨。

ANS: 3, 3

20. You are prone to worrying that things will take a turn for the worse

你很容易担心事情会往坏的方向去发展?

SN 题。否。

没啥可担心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能乐观绝不悲观(但会做好最悲观的打算)。

ANS: -3, -3


【待续!】

21. You avoid leadership roles in group settings

22. You are definitely not an artistic type of person

23. You think the world would be a better place if people relied more on rationality and less on their feelings

24. You prefer to do your chores before allowing yourself to relax

25. You enjoy watching people argue

26. You tend to avoid drawing attention to yourself

27. Your mood can change very quickly

28. You lose patience with people who are not as efficient as you

29. You often end up doing things at the last possible moment

30. You have always been fascinated by the question of what, if anything, happens after death

31. You usually prefer to be around others rather than on your own

32. You become bored or lose interest when the discussion gets highly theoretical

33. You find it easy to empathize with a person whose experience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yours

34. You usually postpone finalizing decisions for as long as possible

35. You rarely second-guess the choices that you have made

36. After a long and exhausting week, a lively social event is just what you need

37. You enjoy going to art museums

38. You often have a hard time understanding other people’s feelings

39. You like to have a to-do list for each day

40. You rarely feel insecure

41. You avoid making phone calls

42. You often spend a lot of time trying to understand views that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your own

43. In your social circle, you are often the one who contacts your friends and initiates activities

44. If your plans are interrupted, your top priority is to get back on track as soon as possible

45. You are still bothered by mistakes that you made a long time ago

46. You rarely contemplate the reasons for human existence or the meaning of life

47. Your emotions control you more than you control them

48. You take great care not to make people look bad, even when it is completely their fault

49. Your personal work style is closer to spontaneous bursts of energy than organized and consistent efforts

50. When someone thinks highly of you, you wonder how long it will take them to feel disappointed in you

51. You would love a job that requires you to work alone most of the time

52. You believe that pondering abstract philosophical questions is a waste of time

53. You feel more drawn to places with busy, bustling atmospheres than quiet, intimate places

54. You know at first glance how someone is feeling

55. You often feel overwhelmed

56. You complete things methodically without skipping over any steps

57. You are very intrigued by things labeled as controversial

58. You would pass along a good opportunity if you thought someone else needed it more

59. You struggle with deadlines

60. You feel confident that things will work out for you